编者按:
山海相映的海南乡村,是自然与人文交织的秘境。星罗棋布的村落藏纳着海岛最鲜活的故事,每一处村落都是解锁琼岛风情的独特密码。南海网、新海南客户端推出《村游海南》系列策划,每期解锁一个主题,跟随我们,踏上一程见天地、品乡韵的治愈之旅,发现海南乡村的N种打开方式。
乡村振兴,党建先行
在海南
一个个美丽乡村的蝶变背后
离不开坚强有力的基层党组织
一起走进这些村庄
探寻在党建赋能下
乡村焕发新活力的生动实践
10月2日,五指山市毛阳镇牙胡村,层层梯田依山铺展,绿浪涌动。新华社记者 李玥 摄
■ 海口石山镇施茶村
近年来,施茶村坚持以党建为引领,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,成立海口市首个村级党委,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。
海口市秀英区石山镇施茶村。记者 洪盛伟 摄
●在产业发展上,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和村集体经济,推动乡村产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;
●石斛种植面积从最初的200亩大幅扩大至1508.6亩,产业产值近3亿元,销售收入累计1亿余元;
●积极引入海南胜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行业龙头企业,形成了组培、育苗、种植、深加工、销售、科研的全产业链,产品远销东南亚。
资料图:在海口市石山镇施茶村火山石斛园,村民对石斛进行管护。记者 张茂 摄
同时,施茶村依托火山口景区的带动作用,积极发展乡村旅游。先后打造了慢生活、海南有个家等8家民宿、12家特色餐饮店,以及火山风情美食特色一条街、施茶街角公园等公共场所,全力书写“两山”基地答卷,让乡村既有“颜值”又有“产值”。
■ 屯昌西昌镇仁教村
仁教村党支部采取“党建+闲置资产+村集体+企业”模式,引进企业,以“合作共赢”“风险共担”“相互支持”为原则,引导农户利用庭院、林下,闲置土地种植咖啡,公司负责种植管理技术及品牌经营推广,优化农业结构,促农增收。
仁教村。
在仁教村闲置校舍建设“南熙咖啡”产业园和38亩标准化示范种植基地,大力发展“南熙咖啡”产业。探索“咖啡+”发展模式,以南熙咖啡为中心,发展出咖啡种植基地、多家连锁体验店,南熙咖啡旗舰店、南熙咖啡庄园等,形成全产业链闭环发展。
“南熙咖啡”体验店。海报集团全媒体记者 李天平 摄
■ 万宁万城镇溪边村
近年来,溪边村通过狠抓乡风文明,积极发展三角梅产业,实现完美蜕变,2018年被评为“第五届海南省文明村镇”,2020年被评为“全国文明村镇”。
溪边村三角梅长廊。图源万宁发布厅
该村的溪边种养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3年3月,推行党建+“合作社+基地+农户”的经营模式,现有三角梅种植基地面积达90亩,培育出红、粉、黄、紫、白、橙等60余种三角梅,年产量达到10万株,年销售额可达百万元。
一栋乡村建筑上爬满缤纷三角梅。记者 张野 摄
该合作社还提供长期就业岗位10余个,可创造百余个临时就业岗位,带动溪边村及附近村庄闲散劳动力就业,增加农民收入。
■ 乐东志仲镇成栋村
近年来,该村在充分调研了解群众产业发展需求的基础上,考察引入凤梨种植企业,以每亩2000元的标准对种植农户进行资金帮助,有效激发群众产业发展内生动力。
金钻17号凤梨。资料图
成栋村注重发挥党员干部在产业发展方面的示范带动作用,通过“党支部+企业+农户”的发展模式,大力盘活土地资源,带领群众大力发展凤梨产业,带动20余户村民种植金钻凤梨约250亩,推动全村凤梨年产值达400万元,带动23名村民就近务工,增加收入,有效形成“支部引领、党员带头、干部服务、群众参与”的产业发展氛围,努力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村民群众。
■ 三亚吉阳区大茅村
一座大茅山、一湾大茅河、一条乡村绿道,跟无数美丽乡村一样,这里山清水碧、鸟飞虫鸣、推窗见绿。
近年来,三亚市吉阳区大茅村以农旅融合为主旋律,发挥党组织“红色引擎”作用,在创新旅游发展上找准发力点、寻求新突破,走出“党建+旅游”的高质量发展之路。
航拍大茅远洋生态村,旖旎风光目不暇接。记者 沙晓峰 摄
按照“一村一品”的产业发展思路,引进远洋集团合作发展果蔬采摘、民宿体验、研学基地等特色休闲农业,还策划打造马拉松比赛、秋千比赛、暑期公益营等各类活动,累计吸引200余所国内外高校和企业团队参与乡村文化共创,成功实现从单一农业种植向“农业+”旅游、教育、体育等多产业融合发展的转变。
游客在大茅村嬉戏。吉阳区委宣传部供图
在农旅融合的新业态下,村民利用自身特长,教游客表演黎族歌舞和制作传统手工艺品;一些村民在接受专业培训后,到温室大棚当起技术农民;还有的村民当起了小摊摊主,自由售卖自家物品……目前大茅村共有200余户村民实现创业,间接带动171名村民实现“家门口”稳定就业,村民腰包鼓了起来。
■ 五指山水满乡毛纳村
水满乡毛纳村原本是个宁静的小山村,发展生态旅游产业后,便吸引不少远方的来客,乡村生态游火热。
近年来,毛纳村多措并举,让乡村游的脚步行稳致远。
毛纳村。记者 王威 摄
●持续强化基层党建引领作用,加快完善党群服务和旅游服务各项功能,党员干部带头转作风、谋发展,切实成为毛纳村发展的“领头雁”。
●精心设计乡村旅游产品,打造夜游毛纳、沉浸式文化演出等多个新业态,让游客沉浸式体验生态游、乡村游、民俗游。2024年,毛纳村旅游收入突破一千万元。
●打造了毛纳村民宿等一系列景观文旅项目,不仅吸引了大量北方游客,部分国际游客的目光和脚步也落在了这里。
毛纳村。南海网拍客专栏摄影师 纪巧珠 摄
■ 三亚吉阳区博后村
走进三亚市吉阳区博后村,青山绿水间,一幢幢精品民宿错落有致。成群结队的游客漫步在宽敞的村道上,或入住特色民宿,或到哎岬湖畔拍照“打卡”,或品尝博后村夜市的特色美食,人来人往。
资料图:俯瞰位于三亚市博后村的民宿群。海南日报记者 王程龙 摄
2013年4月9日,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位于博后村的亚龙湾兰德玫瑰风情产业园考察,提出了“小康不小康,关键看老乡”这一重要论述,极大地鼓舞了当地干部群众。从此,博后村的发展迎来了崭新的春天。
博后村民宿。海南国际传播中心供图
该村党总支坚持以党建引领乡村发展,立足本村区位优势,大力发展旅游民宿产业并带动相关配套产业发展,不断完善乡村治理体制机制,蹚出一条乡村振兴新路子。
■ 海口新坡镇仁台村
烽火瞭望台、古漫道、农会亭、冯公庙、麦氏祠堂……行走在仁台村,红色历史文化遗址悄然静立,无声地诉说着那段浴血奋战的岁月。
仁台村内,红色打卡点与葱郁的绿植共同勾勒出恬静秀美的乡村画卷。海口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康登淋 摄
仁台村是海南著名红色村庄,是琼崖早期革命根据地。海口龙华区依托仁台村羊山革命根据地红色资源,以建设“五个红色样板”为抓手,高标准打造“党建强、文化兴、产业旺、治理优、生态美”的仁里红色美丽村庄“样板村”。
村内雕塑。颜绵程 摄
近年来,仁台村充分运用资源优势,着力发展红色旅游等产业,引进社会资本运营红色研学项目,每年可以为村集体带来5万元保底收入和20%的利润分红。
■ 乐东万冲镇友谊村
在党建引领下,乐东万冲镇友谊村党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,着力解决村庄环境“脏乱差”问题,全面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。
万冲镇友谊村。
●成立了以村“两委”班子为成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,负责生态村居建设的整体规划和协调工作;
●大力推进生态环境治理,加强环境保护宣传,引导广大村民统一思想、参与其中、共建共享,形成了“建设生态村、人人有责”的新气象;
●开展水环境保护工作,提升水质,确保村民饮水安全;
●积极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,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基本实现全覆盖;
万冲镇友谊村。
●开展农村厕所革命,实现了粪液的无害化处理;
●加快推进风情村庄的建设,致力发展集种养、餐饮、休闲、旅游为一体的多元化经济;
●严格村容村貌管理,加大森林图斑和“两违”整治力度。
如今,友谊村村容村貌整洁有序,人居环境显著改善,极大提升了村民的生活品质。
■ 海口云龙镇云阁村
2023年7月以来,该村积极实施村庄“净美绿”行动,由党员带头投工投劳、出让土地,带动村民共同开展人居环境整治。
云阁村。图源:海南日报客户端
为此,云阁村任驻村第一书记陈珊:
●大力推广“支部发动、党员带动、群众行动”工作模式,带领村“两委”干部、乡村振兴工作队走村入户;
●通过党员大会、村民代表大会,对村民进行动员和思想教育,让村民们养成自觉做好卫生、美化居住环境的习惯和意识;
●在镇党委的帮助下,打造“花农茶访”议事平台,推动修订10条村规民约,以村规民约倡导群众参与人居环境整治;
●组织开展最美庭院、最美家庭评选,利用乡村治理积分制开展“净美绿”评比活动,不断提升村民参与热情,共同打造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。
云阁村。图源:海南日报客户端
在党员带头,群众共同参与的氛围中,如今的云阁村内,黄土裸露问题得到改善、基础设施不断完善,一条条村道平坦洁净、一座座民宅错落有致、一户户庭院生机盎然,人居环境换新颜,村民幸福感和获得感不断增强。
■ 东方八所镇福耀村
近年来,八所镇福耀村积极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,不断改善人居环境。
环境优美的福耀村。记者 姚传伟 摄
在镇党委的带领下,福耀村村“两委”干部多次组织人力、物力对村内环境卫生进行整治,使该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,村民们看在眼里,喜在心头,自觉爱护环境卫生意识不断提高。
福耀村干净整洁的村道,两旁是整齐划一的宣传画廊。记者 姚传伟 摄
保持村庄干净整洁,福耀村有自己的“绝招”↓↓
●将全村分成三个片区,每个片区由一个小组管理,小组人员包括两名保洁员+村民+若干村“两委”干部,采用“产业化管理”模式,并增设公益性保洁岗位,实行常态化保洁。
●开展了环境卫生评比,设立了“文明家庭”奖项,激发村民们爱护环境的竞争意识。
■ 屯昌新兴镇沙田村
近年来,沙田村坚持党建引领,以学习贯彻“千万工程”为抓手,推动文化资源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,持之以恒筑堡垒、强队伍、兴产业、优治理,呈现出一幅“业兴、村美、民富、人和”的和美乡村图景。
沙田村。
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上:
●依托党群服务中心、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和红军洞等红色阵地,扎实开展主题教育和能力提升培训;
●推行“党支部+网格化”工作模式,组建群防群控队伍,构建三级管控体系,开设“小屯妹”咨询台和“大昌叔”调解室,成功调解多起矛盾纠纷,真正做到“小事不出村,大事不出镇,矛盾不上交”;
●打造“一站式服务”便民服务平台,进一步延伸服务“触角”,实现群众事马上办、就近办。
■ 琼海阳江镇岭下村
在岭下村,村民每一次参与治理、每一次文明善举都被赋予了“分值”,村里推行的乡村治理“积分制”,通过量化村民善行义举,成为撬动乡风文明、实现有效治理的关键引擎。
自2021年4月起,岭下村制定《乡村治理积分制管理实施办法》,以家庭为基本单位,将村民参与乡村治理、涵养文明家风、投身美丽乡村建设等行为纳入量化评价体系。
积分管理以“平安岭下我参与”“美丽岭下我行动”“文明岭下我带头”三大主题清单为框架,细化为32项加分清单与25项扣分清单,涵盖乡村治理的方方面面。
岭下村还组建了党员志愿服务队、巾帼女子琼花志愿服务队、平安岭下联防志愿服务队三支“主心骨”队伍。在岭下村的纠纷调解、治安巡逻、重大节日值守和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。
■ 儋州峨蔓镇下浦村
随着和美乡村引领村建设脚步不断加快,峨蔓镇峨蔓村委会下浦村这座坐拥火山海岸、古盐田等特色资源的村落,正以“乡村布局美、环境整洁美、宜居生活美、宜业共富美、人和善治美”为目标,推动古朴渔村焕发新颜,“山海联动、文旅融合”的旅游名片愈发鲜亮。
下浦村航拍图。
在基层治理上:
●下浦村以党建为引领,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与党员先锋模范作用,推行“积分管理+村规民约”善治模式;
●计划增设“绿色养殖”“文旅融合”等特色积分项目,探索积分与村民评优评先、集体经济分红挂钩的机制;
●建设数字乡村平台,集成“村务公开”“积分商城”“监控查看”“量化积分”“便民服务”等功能,让治理更高效透明;
●成立“乡村调解小院”与“五老议事会”(老党员、老教师、老军人、老模范、老干部),化解矛盾纠纷,凝聚治理合力。
■ 海口演丰镇演中村
近年来,演中村先后获得“海口市文明村镇”“海南省文明村镇”“五星级基层党组织”“五星级党支部书记”、海口市“六最”志愿服务先进典型最美志愿服务社区(村)、海南省民主法治示范村(社区)、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“四个100”先进典型宣传推选活动中“最佳志愿服务社区”等荣誉称号。
演中村风貌。来源:中共海口市美兰区委宣传部
演中村党支部积极响应市委提出的充分利用农村废弃闲置学校号召,利用原演丰华侨小学场所进行改造,在原有校舍基础上进行粉刷、加固、提升,打造成演中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。
实践站成立后,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示范带动作用,不断丰富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内容和载体,开展了“百灵鸟”音乐课堂、友邻帮“义剪”、公益“老爸茶”、“演中发布”等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。在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,将党的政策思想,传播到家家户户。
演中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。来源:中共海口市美兰区委宣传部
■ 三亚天涯区水蛟村
近两年,水蛟村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,创新“党建+”模式,探索出“环境蝶变、产业跃升、乡风重塑”的振兴路径。
水蛟村。图源:海南日报客户端
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:
●2023年海南省第一家乡创中心——水蛟村乡村振兴创新服务中心建成,拓展了党群服务阵地,为村民提供多元化创业就业和交流学习机会。
●水蛟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成果丰硕,2024年以来共开展逾70场次涵盖理论宣讲、科普宣传等领域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,服务逾2800人次,弘扬了志愿精神,丰富了村民精神文化生活。
水蛟村。图源:海南日报客户端
海南的美丽乡村
正焕发着多彩的魅力
绘就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振兴图景
焕然一新的村庄
正静候您的到来
内容综合自南海网、海南日报、乐东融媒体中心、屯昌融媒体中心、万宁发布厅、海口日报、海南省农村人居环境协会、琼海市融媒体中心、东方广播电视台、海南省委文明办、三亚日报等